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李德仁:巡天問地 助力建設“遙感強國”
轉(zhuan)載自: 新華社(she) 2024-06-27 11:27:01
新華社北(bei)京6月24日電(dian)題: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李德仁:巡天問地 助力建設“遙感強國”
新華社記者 顧天成、張泉、梁建強
從百姓出行到智慧城市,從資源調查到環境監測,從災害評估到防災減災……高分辨率對地觀測體系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戰略基石。
攻克衛星遙(yao)感(gan)全球高精度定位及測圖核心技術,解決遙感(gan)衛星影像高精度處理的系列難題,帶領團隊研發全自動高精度航空與地面測量系統……兩院院士、武漢大學教授李德仁幾十年如一日,致力于提升我國測繪遙感對地觀測水平。
6月24日,李德仁作為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,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戴上沉甸甸的獎章。
李德仁肖像 新(xin)華(hua)社記(ji)者 金立旺 攝
??堅持自主(zhu)創(chuang)新 攻(gong)克衛星遙感核(he)心(xin)技術
??高精度高分(fen)辨率對地觀(guan)測體系是宛(wan)若大(da)國“明(ming)眸”的國之(zhi)重器。
??堅(jian)持自(zi)主(zhu)創新,李德仁及團隊(dui)開發出的(de)遙感技術及工具(ju),都(dou)具(ju)有完(wan)全自(zi)主(zhu)知識產權。這(zhe)樣的(de)一份成績(ji)單,凝結著他(ta)們的(de)心血——
??在我國遙感(gan)衛星核心元器件受限、軟件受控的條件下,他帶領團隊攻克衛星遙感全球高精度定位及測圖核心技術,使國產衛星影像自主定位精度達到國際同類領先水平;
??他主持研制了我國自主可控的3S集成測繪遙感系列裝備和地理信息基礎平臺,引領傳統測繪到信息化測繪遙感的根本性變革;
??他創立了誤(wu)差(cha)可(ke)區分(fen)性(xing)理論和(he)(he)粗(cu)差(cha)探測(ce)方(fang)法,解決測(ce)量數據(ju)系統誤(wu)差(cha)、粗(cu)差(cha)和(he)(he)偶(ou)然(ran)誤(wu)差(cha)的可(ke)區分(fen)性(xing)這一(yi)測(ce)量學界(jie)的百年難題……
5月13日,李(li)德仁在武漢大學的(de)辦(ban)公(gong)室里。新(xin)華社記者 熊琦 攝
??作為國際著名測(ce)繪遙感學家、我國高精度高分(fen)辨率對地觀測(ce)體(ti)系的開創者之一,李德仁(ren)研制的我國遙感衛星地面(mian)處理系統,實現(xian)了(le)“從無(wu)到有”“從有到好”的跨越式(shi)發(fa)展(zhan)。
??追上世界先進水平 “我的(de)目標(biao)是國家急需”
??“一(yi)個人要用自己的本(ben)領為國家多做事。把(ba)自己的興趣、所長和國家需求結合在一(yi)起(qi),正(zheng)是(shi)我所追求的。”回憶在科研道路上的選擇,李德仁這樣說(shuo)。
??1939年,李德仁出生(sheng)于江蘇,自小成績優異。1957年中學畢業(ye)后,他被剛成立(li)一(yi)年的武漢(han)測量制(zhi)圖學院航(hang)測系錄取。
??新中(zhong)國成立初期,我(wo)國大規模(mo)經濟建設和國防(fang)建設急需地圖資料,發展測繪技(ji)術迫在眉睫。
??“我的目標是國家急需,治學方向(xiang)應符合強軍、富國、利民的需求。”懷揣這樣的理想,1982年,李德仁赴聯(lian)邦德國交流學習。
??當時,導師(shi)給了(le)他一個(ge)航空測量(liang)領域極具(ju)挑戰的(de)難題,題目是(shi)找到一個(ge)理論(lun),能同(tong)時區分偶(ou)然(ran)誤(wu)差、系統誤(wu)差和粗差。
??李德仁像海(hai)綿一樣吸取知識,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,最終僅用(yong)(yong)不到兩年的時間就找到了問題的解(jie)決方法,并用(yong)(yong)德語(yu)完成(cheng)了博士論文,第一時間回到祖(zu)國。
??回國后,李德仁(ren)帶(dai)領團(tuan)隊經過科學調研,決(jue)心自主突(tu)破與研發高分辨率對(dui)地觀(guan)測系統。
? 1992年(nian),李德仁新選為中(zhong)科(ke)院地學部(bu)學部(bu)委員。新華社記者(zhe)杜華舉 攝(she) (1994年(nian)2月(yue)15日留資(zi))
??2010年,我國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(zhuan)項(簡稱高分專(zhuan)項)全面啟(qi)動實施。
??隨著“高分專(zhuan)項”的實(shi)施(shi),比西(xi)方國(guo)家晚了(le)近30年的中(zhong)國(guo)遙感衛星研究,實(shi)現了(le)從“有”到(dao)“好”的跨越式發展,衛星分辨率提高到(dao)了(le)民用0.5米,追上世界先進(jin)水平。
??從(cong)跋山涉水扛著機器測量,到航空遙感(gan)(gan)再(zai)到衛星遙感(gan)(gan),再(zai)到通信(xin)、導(dao)航和遙感(gan)(gan)一體融合(he)……在中國人“巡天問地(di)”的征程(cheng)上,李德仁仍未停步(bu)。
??給本科新生授課 “我的(de)責任是傳授學問”
??在武漢大學,有一(yi)門被學生們譽為(wei)“最奢侈的基礎課”,由李德(de)仁等6位院士(shi)聯袂講授。
??李德仁堅持按時(shi)給(gei)大一學生講授“測繪學概論(lun)”。這門有28年(nian)歷史(shi)的(de)基(ji)礎課程,每次(ci)都座無虛席。
??“未來世界科(ke)技的(de)競(jing)爭,關(guan)鍵(jian)是人才(cai)競(jing)爭。”李德仁認為,要把測繪科(ke)學能為國(guo)家“干什么(me)”、學科(ke)能達(da)到的(de)“高度”告訴學生(sheng),引導(dao)他們主(zhu)動思考、勇(yong)于攀登。
??2024年5月,“珞珈(jia)三號”科(ke)學(xue)(xue)試驗衛星(xing)02星(xing)順(shun)利進入預定軌道,這顆衛星(xing)具有0.5米分辨(bian)率全色成像(xiang),首席科(ke)學(xue)(xue)家正(zheng)是李德仁的(de)學(xue)(xue)生(sheng),中(zhong)國(guo)科(ke)學(xue)(xue)院(yuan)院(yuan)士龔健(jian)雅。
??……
??談(tan)及學生們的研(yan)究(jiu),李德仁如數(shu)家(jia)珍(zhen)。迄今他已累計培養百余位博士(shi),其(qi)中(zhong)1人當(dang)選中(zhong)國科(ke)學院(yuan)院(yuan)士(shi),1人當(dang)選中(zhong)國工(gong)程院(yuan)院(yuan)士(shi)。
??“我的責任(ren)是(shi)傳授學(xue)問。”李德仁(ren)說,“學(xue)生各(ge)有建(jian)樹,就是(shi)我的最(zui)大成(cheng)果。”
??一代(dai)又(you)一代(dai),一茬又(you)一茬。武漢大學(xue)(xue)已建成(cheng)世(shi)(shi)界上規模大、門(men)類全、辦學(xue)(xue)層(ceng)次完整的測(ce)繪遙感學(xue)(xue)科(ke)群,遙感對地觀測(ce)學(xue)(xue)科(ke)在世(shi)(shi)界大學(xue)(xue)排(pai)名中心等學(xue)(xue)科(ke)排(pai)名中連(lian)續多年(nian)名列(lie)全球第一。
??老(lao)驥伏櫪(li),志(zhi)在千里。李德仁告訴記者:“最終的(de)目標是使(shi)遙感技術(shu)造福國人(ren),乃至為世界(jie)作(zuo)出中國的(de)貢獻。”